在高端磁共振成像技術里,磁敏感成像技術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磁敏感成像技術全稱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是一種利用梯度回波數據聯合相位信息提高圖像對比度的方法,對組織間的磁化率變化非常敏感。特別對于出血、靜脈以及含鐵量較高的組織,廣泛用于各種研究,包括創傷性腦損傷(TBI)等出血性疾病、腦血管性疾病以及與顱內鈣化和鐵沉積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磁敏感成像技術根據不同組織間的磁敏感性差異提供圖像對比增強,它可以應用于所有對不同組織間或亞體素間磁化效應敏感的序列,但是為了凸顯其在表現細小靜脈及小出血方面的能力,SWI以T2*加權梯度回波序列作為序列基礎。與T2*加權梯度回波序列不同的是,SWI采用高分辨率、三維完全流動補償的梯度回波序列(如下圖所示)進行掃描,可同時獲得模圖像和相位圖像,兩者成對出現,所對應的解剖位置完全一致。常規MRI僅利用了單一的模圖信息,SWI則利用了一直被忽略的相位信息,并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圖像后處理將相位圖與模圖融合,形成獨特的圖像對比。理論上,只要組織間存在磁化率差異,就可以通過SWI顯示出組織對比。
圖片來源: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in MRI Basic Concep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又將磁敏感成像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是近年來磁共振成像領域一個新的重要進展。QSM利用相位信息得到局部磁場變化特性,并通過復雜的場到源的反演計算,可得到直接并定量的磁化率圖。QSM得到的磁化率分布與成像參數無關,也不依賴于組織磁化率源與體素間的幾何關系,其在科學和臨床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可應用于神經退行性病變、腦血管疾病、以及肝臟和心臟鐵沉積的評估和的診斷和治療監控。
在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的鼎力技術支持下,康達卡勒幅也已研發成功磁敏感成像軟件,通過對脈沖序列和重建算法的優化,有效提高了SWI圖像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是專業從事磁共振技術研發的實驗室,也是國內磁共振事業的發起單位之一。自上世紀50年代末成立以來,一直是國內核磁共振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之一。2005年10月,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成立上海市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并承擔著“上海市磁共振成像技術平臺”和“上海市核磁共振波譜技術服務平臺”兩個開放平臺的任務。實驗室多年來一直堅持自主知識產權的磁共振軟硬件技術研發。2003年自行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數字核磁共振譜儀,與康達卡勒幅聯手研制成功0.35T、0.5T、1.5T等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并獲得CFDA產品注冊證。
華東師范大學陳群校長向韓正同志介紹上海市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發展情況
作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典范,康達卡勒幅公司與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強強聯手,持續研發前沿磁共振成像技術,制造出具備超高性能的優質國產磁共振,為國內醫院提供最佳性價比的優質產品。